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樓價明年跌五成?(畢老林)

新世界發展(017)旗下豪宅名鑄一廳一房單位,以天價2450萬元成交,轟動全城。地產版同事告知老畢,本港頂級豪宅租金每方呎約60元。屈指一算,這個呎價3萬元的單位,投資回報率約2.4厘。

日前說過,在零息環境中,租金回報再乏味,樓市好友都不會承認有泡沫。然而,樓市可以自己炒爆自己。名鑄創出同面積單位天價後,連一些業內人士也忍唔住口,對樓市失控表示擔憂。上次老畢「隔山打牛」,用香港回歸前後樓價對租金比率分析美國樓市。今日想倒轉來玩,以美喻港。

短期利率≠資金成本

昔日效力大摩的著名分析師謝國忠,上月底撰文警告,本港樓市對美國利率太敏感,明年崩盤的可能性甚高。跌幾多?向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 Andy 估計,不出一年,香港樓價將比現在低五成。不過,謝國忠有言在先,要出現這個跌幅,聯儲局須加息至5厘水平。換句話說,謝氏若堅信本港樓價將從目前水平下滑一半,那就等於他認定聯儲局明年將大幅收緊銀根、利率狂升。嘩!係就大件事,何止香港樓市,股滙債甚至金,恐怕將無一幸免,環球資產市場勢必屍橫遍野。

謝國忠經常跟市場唱反調,在不少人眼中屬典型淡友。謝氏的意見雖不以「準確」見著,但大都立足於理性分析。他認為,港人誤把短期利率跟資金成本混為一談,當投資者深信「資金成本」(實為短期利率)將長期處於零水平,房地產價格上升空間理論上無可限量,但這種「美麗的誤會」,正是資產泡沬的溫床。從本港豪宅呎價屢創新高、租金回報率低處未算低可見,投資者對風險溢價要求愈來愈低,話知你租金回報2厘還是1厘,個價有得去就得啦。泡沫?爆咗先算。

老畢認為,謝氏文章最值得注意的並非那句「香港樓價將大跌至比現在低50%」,而是他引入「短期利率不等同於資金成本」這個重要概念。正是在這一點上,美國的經驗對香港大有參考價值。

缺乏長期利率概念

次按風暴刮起後,美國置業人士始驚覺貪圖低息、罔顧利率波動的危險性。然而,美國浮息按揭(adjustable rate mortgages〔ARM〕)近年雖逐漸興起,但在整體按揭市場中所佔比率僅略高於二成。換句話說,絕大部分借錢買樓的美國人,依然選取長達三十年的定息按揭。業主與銀行簽約時,按息根據當時市場水平鎖定,此後數十年不論利率是升是跌,對置業人士都不會構成影響。

美國按揭利率以同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為基準,是以當地置業人士或樓市投資者都有「長期利率概念」。反觀香港,最優惠利率理論上跟美國聯邦基金利率走,但視乎資金進出,銀行釐定息率有很大的自主權。近年多次出現聯儲局加息香港拒絕跟隨;美國連番減息,本港最優惠利率卻在5厘「見底」等現象。美國按息有國庫債券孳息作基準,本港的情況卻是小型銀行資金成本取決於銀行同業拆息(HIBOR),大銀行則以存款利率為依歸。謝國忠說港人缺乏長期利率概念,話雖沒錯,但既無長息基準可供參考(本港官債市場規模小成交疏,跟美國國債的參考性無法相提並論),唔想將短期利率跟資金成本混為一談,可以點樣?

拆息按揭使用率大增

正如前述,聯儲局連番減息,但本港最優惠利率降至5厘後,銀行便拒絕再減。以目前的存款利率水平,P減2厘多,淨息差仍甚可觀。不過,為了爭奪按揭市場佔有率,銀行近年紛紛推出以拆息(HIBOR)定價的按揭產品,置業人士則在「還款輕鬆」(按揭供款佔月入比例大降)的信念驅使下,樂於選用這類按揭計劃。

本港按揭轉介機構經絡的資料顯示,拆息按揭產品選用比率,在2006年於40.3%水平見頂,之後大幅下降,但今年強勁反彈,再度逼近四成水平【圖】。

不難想像,銀行為了 sell 拆息按揭,會同個客講,美國經濟有排衰,零息必定維持好耐好耐,閣下的供款負擔在三個月、六個月以至一年後都不會增加,reset 無有怕。有銀行甚至在網站上列出不同月入人士的供款佔收入比例,連計數都慳番。

在次按風暴中,美國業主飽嘗 reset 的切膚之痛,香港銀行對客戶還款能力審查雖遠較美國嚴格,但唔怕一萬最怕萬一,謝國忠對美國明年加息幅度的估計只須有得幾成準,你估會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