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2日星期一

辨別樓市四觀點真偽

本港樓價自今年年初開始便重拾升勢,價與量齊升,反映是次樓市轉強有成交配合。從今年年初低位計,整體樓價已累積上升約一成半(個別屋苑的升幅更可人),差不多重返去年雷曼爆煲前的水平,好像本港樓市與金融海嘯扯不上任何關係。

是次樓市的回升,與1998年10月的反彈(或稱「小陽春」)有不少相類似的地方【表】。

從表中可見,目前本港的經濟情況與1998年10月出現反彈浪的前後頗為相似,均是出現甚高的失業率及經濟大幅滑落。當然,由於1998年樓市出現反彈前的跌幅,較目前深且長,所以當時樓市反彈的幅度(25%),也較目前的為大(16%;假設目前的回升是反彈)。

僅從經濟基本層面着眼,無疑目前的經濟狀況明顯較一年前差,失業率亦已連續七個月出現回升(若僅以本港失業率作推算,目前的樓價已偏離模型預期值逾10%;有興趣讀者,可參考研究部今年2月18日「失業率惡化 樓價必續跌」一文),顯示目前的樓價與經濟基本狀況並不脗合。這究竟是投資者預計經濟即將復蘇,樓價「行先一步」,還是投資者對經濟前景過於樂觀?亦或是汲取了在過百元買滙控(005)收息及雷曼時件的教訓後,存戶及投資者選擇在目前的超低利率環境下「被迫」買樓收租呢?

無論如何,值得留意的是,上次樓市的反彈也只是維持八個月左右,故今次若然是樓市「小陽春」,而反彈時間與上次相若的話,那麼反彈很大機會於未來兩個月內完成。

姑勿論樓市回升是「小陽春」與否,市場對是次樓市回升的成因,部分歸咎於息口偏低及股市反彈(一般人相信股市「行先」樓價半年至九個月),吸引了投資者對物業作投資保值。今期研究部就市場對樓市的一些觀點,與讀者探索當中的真偽。

樓價走在利率之前

觀點一:息口回落有利樓價表現?

很多投資者均相信,息口回落將有助樓價回升(即兩者呈反比的關係)。這也許反映部分投資者相信,當息率回落,即表示按揭貸款成本下降,將推動或吸引置業的需求【圖一】。

從圖一可見,香港樓價的走勢與港元息口有着密切的關係*;不過,是呈正比的關係(且樓價領先過利率走勢數個月);換言之,樓價上升,利率亦有趨升迹象;反之亦然。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1997年年中及2005年香港利率持續攀升,而樓價亦同步上升的情況。

樓價與息口呈正比的關係其實並不難理解,因為當經濟表現蓬勃(樓價很多時會同樣表現理想),央行自會調升利率把經濟降溫,從而令息口與樓價出現同步的關係。

事實上,根據1994年年初樓價指數及同業拆息至今的表現,樓價基本上領先三個月同業拆息十個月左右,而兩者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高達0.77。此關係只是在目前金融海嘯肆虐,多國央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令流動資金泛濫,才出現反方向的關係。

因此,息口回落,並不一定代表樓價將回升,反而樓價回升可能反映息口會在較後時間(十個月)出現上升。倘若樓價與息口較後時間回復以往的正比關係,目前樓價的上升,正正反映息率在較後時間(十個月後?)或有上升的可能。

股市預測樓市走勢難捉摸

觀點二:股市是樓市的領先指標?

常言道,股市是樓市有效的領先指標,一般相信股市走勢領先樓價六至九個月不等【圖二】。從圖中可見,恒生指數的走勢與樓價也頗為密切。不過,於不同的時期,股市領先樓價走勢也出現轉變。

以1995年年初為例,恒指見底回升,而樓市約於九個月後同樣出現上升。不過,在這個上升浪中,股市與樓市卻差不多同期見頂(1997年7月)。此外,恒指領先樓價的月數也頗為不穩定;以2003年3月的低點和2007年10月的恒指高位為例,指數只是分別領先樓市二個月和五個月(值得留意的是,由於圖二的指數是月底數字,令是次樓市回升疑似領先股市二個月,其實恒生指數早於去年10月見底,領先樓價近兩個月左右)。

事實上,根據1994年至今的數據顯示,股市只是平均領先樓價走勢四個月左右(並不是六至九個月),而相關系數只有0.2214而已,較利率與樓價的關係為低。由此可見,利用股市預測樓市走勢可能是十分不可靠。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若然金融市場是一個效率高的市場,當人人普遍認為恒指領先樓市走勢,你會認為這領先指標還會有效嗎?再者,股市估底或估頂最困難,例如1998年8月和2003年3月股市見底後初期,大部分投資者仍堅信未見底,當升勢已持續一段長時間才如夢初醒,紛紛說「早知沙士時入市」、「早知跟政府入市」或「下次一定掃貨」等,可見股市是十分難估,更遑論利用股市預測樓市。

過去十年保值不及黃金

觀點三:買樓保值?

香港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便是買樓長遠可以保值。是否如此,相信很大程度視乎何時入市、投資哪一類物業,以及與什麼保值投資工具比較?請看個別屋苑呎價可換取多少両黃金數目的變化【圖三】。

從圖三可見,自1999年至今,個別屋苑呎價可換取多少両黃金數目反覆減少,跌幅約49%至74%不等。其中,屋苑呎價愈低者,跌幅則愈大!即使以2003年樓市低位計起,跌幅也有1%至38%不等(同樣是呎價較低者有較大跌幅)。

不過,若然我們還考慮租金的因素,假設回報率以4%計算,屋苑價格可換取黃金的數目,較1999年仍然下跌4.4%至28.8%不等。當然,若以2003年開始計算,個別屋苑可換取黃金的數目則有一至兩成的升幅。不過,若然還考慮物業有較高交易及維修保養成本的因素,這一至兩成的幅度將進一步收窄。

由此可見,若以黃金投資工具比較,視乎入市的時機及投資樓宇的類別,物業的保值能力,不一定可以跑贏黃金。

若然與股票比較,情況又如何呢【圖四】?從圖中可見,1999年至2007年期間,除嘉湖山莊呎價外,樓市與股市(盈富基金2800〕)作為資本增值的工具分別不大(因為屋苑呎價可換取盈富基金的股數數目分別相若)。

不過,若然我們把比較年期拖長年半至2009年年中,因為股市經過金融海嘯洗禮後,可見樓價較盈富基金保值的能力略佳。除嘉湖山莊呎價外,其他三個屋苑於過去十年可換取盈富基金的股數,均有所增加,分別介乎三成至五成左右。可見撇除交易成本、股息及租金回報率的因素(雖然物業有較高的交易成本,但盈富基金股息回報率一般較租金回報率略低,令這些因素淨差別不大),視乎投資物業的類別,一些中、上價物業較股市(盈富基金)有略佳的保值能力。這也難怪經過金融海嘯後,近月來有多了投資者「棄股從樓」。

觀點四:樓市暢旺時發展商積極賣樓反映後市向淡?

坊間曾有說法指出,當某地產發展商在樓市高位時積極賣樓,樓市可能快將見頂,是耶非耶?要引證此說法,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跟進該發展商賣樓的記錄,與往後樓價走勢的關係。

不過,研究部嘗試以曲線方法,引證此一說法【圖五】。從圖中可見,新樓銷售宗數(三個月平均數)與樓價走勢大致上呈反比的關係。即當樓價回升,一手樓銷售數字便反覆回落;反之亦然(兩者相關係數為-0.22)。

促成這有趣反比的關係,背後的因由很多,其中之一或與發展商賣樓策略有關,例如在樓市逐步升溫時,發展商多會惜售,形成整體樓價上升,但新樓銷售數目未能配合。

儘管我們無法知道兩者因果的關係,究竟是發展商減少銷售一手樓而令樓價上升;還是樓價下跌,加速發展商「走貨」的心態。然而,按以往兩者反比的關係推論,發展商賣樓的策略,多會在下跌浪後的反彈時期積極賣樓,今年3月後的情況正是如此。

總括而言,樓市近月的回升,確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畢竟金融海嘯的陰霾仍正在困擾着經濟。姑勿論目前樓市是否處於「小陽春」,本文就市場對樓市個別觀點的討論,相信有助讀者更客觀地分析樓市的走勢,避免人云亦云。

*在樓價與息率的關係上,我們利用了港元同業拆息(HIBOR),而非最優利率作分析。箇中主因有兩點:一、按揭息率與同業拆息有着密切的關係,兩者的方向大致相若,所以利用最優惠利率已可有效反映按揭息率的變化;二、最優惠利率未能如實反映按揭息率的實質水平,尤其當最優惠利率回落至5%後已拒絕回落,但實際按息卻在銀行減價下持續回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