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十日電】全國樓市深陷觀望泥潭幾近一年,且短期內似乎無望自拔,成都、長沙、西安等一些地方政府終於按捺不住,最近紛紛出手“救市”。然而,地方政府“救市”政策卻遭到市場方面普遍質疑,甚至認為是與中央政府意圖相背離的“不當”政策。
住房銷量跌一成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一至七月,全國商品住房銷售面積二點七七億平方米,同比下降超過了十分之一,同期,北京等一線重點城市期房、現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過半。
為促使樓市回暖及恢復市場信心,近幾個月,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吹起“救市”風潮:五月四日,石家莊出台商品房優惠稅率措施;六月十五日,成都市政府推出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等十項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七月廿二日,長沙出台降低二手房交易稅、給予二手房購房者補貼等四大政策托市。其後,福州、廈門、瀋陽、重慶、河南、常州等地相繼出台了放寬土地出讓、調整公積金、減稅、推行貨幣補貼及降低准入門檻等一系列“暖市”政策。
尤其是九月七日,西安出台“減免房地產企業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並對今明兩年的購房戶按購房款總額給予一定比例財政補貼”的《關於恢復房地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地方政府“救市”推向高潮。西安市出台“救市”政策第三天,即出現九月以來成交量最低點。截至目前,地方政府準備“拯救”樓市的舉措,並沒有發揮預想效果,卻招來市場的一片質疑與批評。
業界認行動過早
“今年全國性房地產市場調整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影響巨大,加之緊縮的信貸政策致使中小企業的大規模死亡,造成稅收困難。”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地方政府頻頻“救市”的舉動表面上是高舉民生牌,降低交易成本,補貼買房人,實際上是穩定房地產市場,避免影響到地方財政收入。
這位業內人士甚至擔心,從全國而言,目前宏觀調控的目標並未實現,高房價仍讓衆多百姓望而卻步,“救市”顯得為時過早。特別是國家明確表示一系列從緊的土地政策在今年下半年並不會有所放鬆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就急於出台“救市”政策,很可能使中央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被化解。
同補貼地產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是宏觀調控和市場自身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政策預期。地方政府的“救市”行為,與國家調控房地產政策意圖和百姓的期盼相背離,其實質是拿納稅人的錢補貼房地產商和少數人。
周景彤表示,在國內外環境總體趨緊、房價過高已脫離普通購房者承受能力的背景下,今明兩年房地產市場必將繼續調整。政府要堅持“穩”字優先,應把改善供給和穩定需求作為政策調控的重中之重,既要促進房價理性回歸,也要防範由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市場出現過度調整。同時,政府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擴大保障性住房覆蓋範圍,清理相關稅費,減輕自住購房者負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